
作为市重点建设项目,南平市委党校分两期开发建设,涉及7个独立地块、7本土地权证。由于早期规划与实际建设存在差异,部分建筑物跨越不同宗地红线,形成“一房跨两地”的特殊形态。这种跨宗地情况导致权属界限模糊争议,成为不动产登记的“卡脖子”难题,致使项目虽已建成却无法办理不动产权证书。
主动破局:登记“三步走”解难题
面对历史遗留问题,南平市自然资源局确权科与建阳区不动产登记中心共解难题推出“上门服务+代办+部门联动”创新解决方案:
一是前置介入:成立专项工作组,主动上门勘查现场,梳理7个地块权属关系,代拟《宗地合并申请报告》并提交南平市自然资源局,将原本需党校自行准备材料精简为“一站式”服务。二是技术攻坚:指导党校委托的测绘机构完成地籍调查工作。三是并联审批:在宗地合并申请获批后,同步启动不动产登记前置程序,提前完成数据录入、图形入库、预编不动产单元号等工作,为后续登记节省时间。

该项目作为全市“验收即交证”重点项目,通过不动产登记中心与规划、住建部门建立联动机制,将不动产登记环节前移至竣工验收阶段。待项目通过联合验收后,建阳区不动产登记中心将依据前期预审材料,当场受理当场核发不动产权证书,实现“验收完成即拿证”,较传统流程缩短60%以上时间。
专家点评:历史遗留问题化解的示范样本
南平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该案例为同类项目提供了可复制经验:通过“宗地合并+权籍重构”技术路径破解跨宗地难题,以“部门协同+数据共享”机制打破行政壁垒,用“前置服务+承诺制”创新优化营商环境。下一步,该模式将在全市工业园区、安置房等项目中推广,助力更多历史遗留项目“清零销号”。
目前,南平市委党校不动产登记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。这一突破不仅保障了市重点项目的合法权属,更彰显了政府部门“问题导向、创新突破”的服务理念,也为整治不动产“登记难”注入了新元素、新动能。